习近平推动中美民间外交的故事
可是,由于这一体系极不完善,司法地方化成为合同执行的一个严重问题。
显然,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不断上涨已然引发了低工资就业转至国外。如果某些国家自然资源或土地资源丰富但制造业规模不大,即便它们能成功地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也基本不能成功地长期保持增长态势。
在这方面,如能获得外国直接投资,就会为该地区国家克服上述制约因素、发挥领头龙效应的作用、最终参与全球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创造条件。虽然试图赶超的国家很多,但仅有日本取得了成功,因其正确地选择了所要瞄准的国家。低工资就业去中国化中国正处于日本上世纪60年代及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上世纪80年代所处阶段。二是制造业生产的资本密集度增大导致了制造业就业萎缩(见图1)。对这些国家而言,外国直接投资是一剂灵丹妙药。
领头龙现象将为很多工资水平较低国家步入劳动密集型工业化阶段提供绝佳机遇。如果巴西和印度也出现产业升级,则流入的就业岗位总数将足够非洲国家和其他工资水平较低国家使用。许多地方政府高调宣布稳增长,累计出台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总额已经远超四万亿。
当前对经济刺激计划取舍的激烈辩论凸显现有政策思维的僵化和不足。三、经济刺激政策亟需顺应去杠杆化规律在当前经济态势下,既不能面对硬着陆风险而无所作为,也不能逢经济刺激计划就全盘否定。依照现有的调整速度和进程,中国私人部门完成去杠杆化仍需要2-3年时间。从去杠杆化周期的角度看当前的中国经济,有几大基本态势值得关注:一是企业部门负债率高企,并已启动去杠杆化进程。
从杠杆率变化趋势看,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去杠杆化中期,经济将继续探底,但经济部门杠杆率之间的高低差异则为经济刺激政策提供了空间。如果再来一轮投资热潮,那么钱从哪里来?以后怎么还?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怎么办?更重要的是,上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导致的产能过剩后遗症尚未消除。
另外,要鼓励消费金融发展,挖掘家庭部门的消费潜力。经济去杠杆化中期的企业在面对资产负债表调整压力的同时,还需要应对来自公共部门的税负压力。在支出方向上,中央财政投入应该集中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下一阶段央行要根据市场资金状况,抓住时机合理安排降息、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组合,为经济体系提供充足流动性,并进一步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
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的负债率较低。随着经济进一步探底和失业问题日趋严重,政策刺激稳增长或不可避免。重要的是,由于经济部门杠杆率集成于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因此相关数据将比宏观总量方法更加贴近经济现实,问题分析视角更为宽阔,由此得出的政策结论或将更具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上,首先要辩证分析和对待经济刺激计划。
8月份汇丰中国PMI预览指数已跌至47.8%,创九个月以来新低,而7月份的经济数据更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不足。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最近温家宝总理到浙江、广东调研,强调稳增长是做好其他工作的重要基础。2008年住户贷款占GDP的比重为18.2%,而到2011年也仅为28.9%。
根据去杠杆化周期模型,中国企业部门已经启动去杠杆化进程,而公共部门杠杆率仍有上升趋势,因此可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去杠杆化周期的第二阶段,经济增速仍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虽然企业部门去杠杆化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增速的下降,但与发达国家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家庭部门杠杆率处于极低水平。今年我国财政收入目标增速为9.5%,而1-7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1.6%,显示当前存在较大减税空间,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动辄60%以上的家庭部门杠杆率相比,中国家庭部门未来非常有潜力成为经济杠杆化促增长的重要着力点。截然相反的态度体现出现有经济政策思维模式的矛盾和挣扎。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16.96%上升到2009年的17.67%,之后则处于平稳回落态势。
自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部门负债水平短期内迅速扩大。虽然要反对地方盲目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但却要支持发挥中央财政稳增长的功能。
试想是否存在这样的政策空间,即在满足经济体系自我结构调整和产能消化的同时,也能有力地防止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和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作者目前供职国内某大型金融机构研究部)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去杠杆化 。
目前中国企业部门的负债率不仅高于危机前五年93%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同期美国的72%、日本的99%和德国的49%。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找到在经济回落和产能过剩并存态势下的政策着力点。
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高达10.7万亿。基于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分析,经济周期波动就可以理解为经济体系各部门杠杆率的动态调整过程。这就意味着,新一轮投资的边际回报率将极其低下,经济刺激计划只会使中国产能问题雪上加霜。由于地方政府大规模刺激计划往往追求短期高度增长,而忽视了过高杠杆率导致的长期金融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
突破现有增长-结构的传统思维模式,探求更加建设性的政策分析视角,或将是准确制定下一步经济政策的核心和关键。减法是要进一步推进减税政策。
未来中国经济既要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向线性思维,更要放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刺激计划恐惧症。二、经济去杠杆化周期与中国经济研判宏观经济可视作无数微观个体的行为组合。
过去中国高速增长带来的结构失衡问题已使人们形成固有思维模式,即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平衡永远是此消彼长的问题对立面。加法则是要保持合理流动性水平,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率。
一、刺激计划之辨呼唤政策思维创新不确定性和政策焦虑充斥着当下中国经济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上,首先要辩证分析和对待经济刺激计划。8月份汇丰中国PMI预览指数已跌至47.8%,创九个月以来新低,而7月份的经济数据更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不足。基于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分析,经济周期波动就可以理解为经济体系各部门杠杆率的动态调整过程。
加法则是要保持合理流动性水平,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率。目前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不足30%,远低于发达经济平均水平。
(作者目前供职国内某大型金融机构研究部)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去杠杆化 。另外,要鼓励消费金融发展,挖掘家庭部门的消费潜力。
随后三年,企业部门开始启动缓慢的去杠杆化进程,到2011年企业债务占比逐渐下降至102%。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高达10.7万亿。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